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现在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干细胞:名副其实的“万用细胞”
来源: | 作者:pmo75b378 | 发布时间: 2018-06-20 | 19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这个“潜力股”备受青睐的时代,人体细胞中也不乏这么一类“优秀代表”,它们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有关研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这类“万能细胞”就是处在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最前沿的干细胞。如果说体细胞是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那么干细胞则是具备再生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潜力股”。
 


18.jpg

干细胞与体细胞的不同在于,在生命个体发育形成的过程中,多数细胞的最终“命运”在胚胎发育的初期便被决定:这些细胞高度分化成特定的组织,如皮肤组织、心肌组织等,细胞也相应地分化成皮肤细胞、心肌细胞,它们不再具备再分裂能力并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而干细胞就像人类命运那般充满着种种可能,它处于未分化状态,可以自我更新,具有再生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潜力,是名副其实的“万用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科学家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和詹姆士·堤尔在1963年首次证明了血液中干细胞的存在,造血干细胞能发展成数百种不同类型的人体组织细胞。这一发现让很多科学家如获至宝,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的研究在近20年获得了诸多突破和进展。


    干细胞虽具备种种潜力和前景,但在其实际应用中也曾备受“伦理之争”的困扰,争论的焦点源于传统的干细胞是从胚胎中进行提取。小布什政府曾长期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设限,认为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无异于“故意摧毁人类胚胎”,是“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另外,随着干细胞研究技术的不断深入,人类甚至或将制造出人类本身,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但胚胎干细胞所具备的“全能性”无可比拟,被认为是医学应用的最佳选择。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在2008年成功平息了这场争论,并将干细胞技术逼近实用。他绕开胚胎干细胞提取会破坏胚胎组织这一“雷区”,将人体分化程度较高的表皮细胞成功转化为干细胞,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干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
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在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方面相差无几,它解决了干细胞研究一直以来面临的伦理、法律之争,为干细胞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扫清了障碍;同时提供了获取干细胞更为简单方便的途径。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欣中深(深圳)健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755-82577359
​邮箱:jonsime@163.com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龙珠四路2号方大城4栋1105-1108